想要学习股票投资知识,股票买卖有技巧,不能盲目操作,想要减少风险?了解必要的炒股知识非常重要,接下来,小编讲解关于《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发布 瞄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(2023已更新)——大牛证券》的知识,希望对你有帮助!

规划提出,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。 下一步,上海将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。 2 7年12月15日,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(2 7-2 5年)》(简称“上海2 5”)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。至2 5年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%左右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,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,统筹各类涉及空间安排的规划,优化形成“两规融合、多规合一”的空间规划体系,努力实现“一本规划,一张蓝图”。坚持“底线约束、内涵发展、弹性适应”,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。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,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,至2 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。聚焦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,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,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。聚焦优良人居环境建设,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。努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,优化本市空间格局,构建由“主城区-新城-新市镇-乡村”组成的城乡体系和“一主、两轴、四翼;多廊、多核、多圈”的空间结构。上海将坚决按照努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、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,主动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可持续发展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进一步彰显功能优势,增创先发优势,打造品牌优势,厚植人才优势,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,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态之城,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着力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服务辐射能级,提升对全球经济辐射能力,深入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,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。 展望2 5年,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,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态之城,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,始终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、创新发展先行者
“多廊、多核、多圈”,即强化沿江、沿湾、沪宁、沪杭、沪湖等重点发展廊道,完善嘉定、松江、青浦、奉贤、南汇等5个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服务功能,培育功能集聚的重点新市镇,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的城镇圈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实现区域协同、城乡统筹和空间优化。通过探索创新城市治理方式,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,逐步提升城市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水平,确保“一茬接着一茬干,一张蓝图干到底”。结合城乡体系和市域空间布局,完善由城市主中心(中央活动区)、城市副中心、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四个层次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。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降低碳排放,加大海洋、大气、水、土壤环境的保护力度,显著改善环境质量,2 5年PM 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/立方米左右。 规划提出,要建设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上海力量。 梦圆2 0年,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,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态之城,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构建“双环、九廊、十区”多层次、成网络、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,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。 规划明确,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。主动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,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,推动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,构建上海大都市圈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。 规划提出,要建设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。 规划明确,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: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,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,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聚焦提高城市治理能力,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,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加可实施、可操作,更管用。 规划提出,要建设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
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,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。把生态环境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和红线,锚固城市生态基底,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。 规划明确,上海的目标愿景确定为:立足2 0年,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,基本建成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创新空间管理体系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、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,构建“三大空间、四条红线”的市域空间管控体系,确保城镇空间不被突破,农业、生态空间不被侵占。 其中,“一主、两轴、四翼”,即:主城区以中心城为主体,沿黄浦江、延安路-世纪大道两条发展轴引导核心功能集聚,并强化虹桥、川沙、宝山、闵行4个主城片区的支撑,提升主城区功能能级,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区。建设浦东枢纽、虹桥枢纽和洋山深水港区国际级枢纽,打造更开放的国际枢纽门户。“上海2 5”明确了上海至2 5年并远景展望至2 0年的总体目标、发展模式、空间格局、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,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。牢牢守住人口规模、建设用地、生态环境、城市安全四条底线。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、外滩、人民广场、徐家汇等区域。城市副中心共16个,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、5个新城中心和金山滨海地区、崇明城桥地区的核心镇中心。构建黄浦江两岸地区、苏州河沿线地区滨水贯通并向腹地延伸的公共开放空间,推进重大文化集聚区建设。各项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更美好的上海篇章。 规划提出,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。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,锁定建设用地总量,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
大牛证券提醒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以上内容仅供参考!